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展开

新闻时政

《金融时报》:国开行:定位获明确 期待“新状态”

  • 日期:2015-04-15
  • 阅读:710次
  • 来源:未知

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的国开行再次启动新一轮改革,这是自2008年国开行股份制改造之后,国开行的又一次重要转型。

4月12日,国务院宣布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获得批准,国开行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

在21年的发展中,国开行历经几次定位的调整。与上轮改革相比,国开行的此番深化改革,自身定位重新得到明确,同时七年前改革所遗留下的诸如业务范围、债信等问题也同样有望通过此次深化改革寻得破解之道。

“国开行要认真做好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聚焦国家战略重点,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持续发力、精准发力,全力以赴稳增长。”国开行董事长胡怀邦4月13日表示。

明确定位

“国务院批复的国开行深化改革方案充分肯定了开发性金融的功能和作用,解决了制约国开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胡怀邦强调。

此前,围绕着继续商业化之路,还是回归政策性金融机构,业界关于国开行定位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息。

国开行从1998年开始探索商业化发展之路,彼时,国开行前任董事长陈元提出了“‘市场环境下,银行框架’内办政策性银行的新思路。”经过5年的摸索,2003年国开行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目标。2008年,国开行的股份制改造完成。

但此后几年,国开行业务的政策性意味逐渐加强,也正基于此,去年以来,市场有关国开行“回归”政策性银行的猜测声不断。

不过,在国开行关于开发性金融的定义中,开发性金融脱胎于政策性金融,可以看做是后者的高级阶段,定位介于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之间,国开行的特殊优势也正在于此。

尤其是在当下宏观经济背景下,国开行开发性金融的需求更为强烈。去年一年,国开行共发放棚改贷款4086亿元、铁路贷款1195亿元、水利贷款814亿元。目前,国开行向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走出去”等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以中长期投融资业务为主的开发性金融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

胡怀邦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就曾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需要国开行继续建设市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也需要国开行继续发挥中长期投融资骨干和逆周期调节作用。

实际上,对于自身的定位,尽管外界有多种观点,但国开行表示,其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是一直明确的。对于此次改革方案获批,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是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身份终于得偿所愿。

胡怀邦也表示,国开行下一步要全力做好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大规模统筹调度,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选择棚改、铁路、水利、新型城镇化、扶贫开发、“一带一路”等有代表性、适合国开行业务特点的领域集中发力。要创新机制深化银政合作,加强与有关部委联动,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要加强投融资模式探索,研究新业态、开拓新模式、研发新产品,加大对“蓝海”业务的探索力度,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难题求解

不过,随着定位的确定,之前所遗留下的问题却仍是“困扰”。国务院在通知中强调,国开行要“合理界定业务范围,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明确资金来源支持政策。”

此前,国开行所面临的“尴尬”问题的核心,正是债信问题以及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界定。这无疑也是国开行此轮改革中,最为关注和最为关键的内容。

作为我国最大的债券银行,金融债一直都是国开行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根据国开行数据,截至目前国开行已累计发行金融债券超过10万亿元,存量超过6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而根据监管规定,国开行2008年转型成为商业银行后,国开债不再享有国家主权信用等级,而是以延期的方式暂定风险权重为零,并视同政策性金融债处理。此前,国开行债信已经过四次展期。

债信零风险待遇,让国开行能够持续以低成本在债券市场融资,不过近年来国开债收益率攀升,国开行面临资金成本上涨的困扰,其“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也受到挑战。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国开行2015年底之前发行的金融债券风险权重为零,之后的债信将另行研究决定。不过,据媒体报道称,根据改革方案,国开债的债信等级将恢复为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权重为零,这样,国开行债信以及资金来源问题将迎刃而解。

而在业务范围上,国开行目前已经拥有银行、券商、租赁等多个金融牌照,涉及投、贷、债、租、证等多种商业业务种类。虽然在国开行看来,多种经营牌照带来的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手段日益丰富,能满足客户和市场多样化融资需求。但是外界一些分析认为,金融业务领域过于宽泛,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边界如何区分、风险承担如何划分的问题不得不考虑。

此前不少业内专家呼吁,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要分账管理。而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的成立,也体现出将政策性极强的棚改贷款等业务与商业业务分割操作的意图。

除此之外,国开行内部的治理架构、风险防控等制约也亟待破解。国开行业务以中长期贷款为主,风险资产占比高,资本消耗大。根据国开行2013年年报,当年其资本充足率为11.28%。国务院也要求国开行,要合理补充资本金,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加强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

新担当 新状态

“适应内外部形势变化,需要国开行不断深化改革。”胡怀邦表示。他同时提出,国开行要有新担当、新状态。

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资产规模还是市场化经营,国开行都已今非昔比,截至2014年底,国开行资产总额突破10万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884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0.63%,连续39个季度保持在1%以内。

实际上,2013年以来,国开行已经提出并实施深化国开行改革的“三步走”路线图,即解决债信、搭建集团架构、推进国开行立法。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推动解决债信、完善集团架构、争取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积极推进内部改革,调整经营策略和业务结构,按照“项目自身的战略必要性、整体业务的财务可平衡性、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行降本增效,强化风险管控,巩固了一流市场业绩。

胡怀邦还表示,将着力推进内部改革,积极推进国开行深化改革,完善治理结构,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稳步推进管理流程梳理和组织架构调整和子公司改革。着力防范和管控风险,落实“两个加强、两个遏制”,进一步加强合规经营和内控管理。

来源:《金融时报》 2015年4月14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