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

Development Finance
展开

最新动态

《金融时报》:开发性金融:推动东北振兴的金融力量

  • 日期:2015-08-04
  • 阅读:646次
  • 来源:未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吉林考察调研时指出,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自2003年“东北振兴”大幕开启以来,十余年间,借力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风,东北地区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其中,国开行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解决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资金瓶颈,支持了东北重点领域建设,持续加大对棚改、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交通网络体系、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成为支持东北经济转型发展和实施振兴战略的重要金融力量。
 
  支持棚改的“主力军”
 
  按照开发性金融定位,国开行十余年间积极在东北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关键时期发挥作用。其中,从2005开始,历经十年的棚改工程伴随着“东北振兴”战略持续至今,成为国开行服务国家战略的最真实写照。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煤矿、林业、垦区、国有工矿企业众多,随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以及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东北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围绕着这些大型企业也形成了众多的棚户区。
 
  动辄上百亿元的棚改资金对于东北地区的各级政府而言是个难题。2005年,辽宁省政府将棚户区改造列为辽宁省当年的一号工程,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改也从彼时发端。同时,国开行开创的“政府+市场+社会”的整体运作模式以及腾空土地开发收入为主要还款来源的方式,成为后来被大面积复制的棚改“辽宁模式”。
 
  十余年来,开发性金融为棚改“供血”不断。在辽宁,2005年以来,国开行辽宁分行累计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375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贷款余额297.32亿元,惠及超过400万低收入人群。
 
  黑龙江省的棚改任务同样繁重,仅黑龙江省2013年至2017年棚户区改造一期建设项目需要改造的棚户区就涉及44个地市县,35.4万户,项目总投资645.69亿元,资金缺口巨大。截至2015年6月末,国开行黑龙江分行已累计为黑龙江省棚改项目发放贷款455.55亿元,余额322.45亿元,先后支持了全省11个地市的95个棚户区工程项目建设,总受益人口超170万人。
 
  在吉林,2006年之前,全省近三分之一人口、810万人生活在棚户区。自2006年至2014年,国开行在吉林省共投放保障性安居工程信贷资金441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面积1000万平方米,解决了60万人的住房问题,并带动相关投资1100亿元。
 
  重大基建工程的金融后盾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城北的哈达湾,曾被视为全国最后一个尚未搬迁改造的“一五”老工业区。这里聚集着建于计划经济早期的四大国有企业。多年来,因设备陈旧、技术相对落后、污染较重,产业升级问题亟待解决,更是留下了总建筑面积达97万平方米的棚户区。
 
  2010年开始,哈达湾老工业区开始了整体搬迁改造,拉开了这座重工业城市新生的序幕。这项总投资104亿元的改造项目,国开行贡献了10.5亿资本金和74亿元的贷款。随着老国企的搬迁和一个个商业项目的落地,哈达湾有望在2016年成为吉林市这座老工业城市新的核心商业区和居住区。
 
  不仅是哈达湾,作为计划经济痕迹最重的重工业区,辽宁省沈阳铁西在市场经济转型中一度举步维艰。2003年起,国开行辽宁分行配合沈阳市实施“东搬西建”构想,利用开发性金融原理,支持铁西企业进行整体搬迁、技术升级、土地腾挪、资源整合等,成功破解了老工业基地转型的难题,目前,国开行辽宁分行已累计向铁西区发放贷款203亿元。
 
  哈达湾工业区和沈阳铁西都拥有过辉煌和荣耀,也曾经在泥泞中徘徊和挣扎,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就是几十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兴替变化的缩影。
 
  东北振兴,重大基础设施的改造是最重要的一环。而像整体搬迁这种规模大、周期长的特殊公益项目,往往土地开发价值低、回报低,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资金运作方式远不能适应项目管理需要,而开发性金融凭借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坚强的金融后盾。
 
  在辽宁,国开行目前已经有铁路贷款项目22个,累计承诺并签订借款合同616亿元,表内外贷款余额合计254亿元,国开行吉林分行成为沈阳路局最大的中长期贷款行。截至2014年底,国开行吉林分行铁路行业贷款项目达15个,合同签订额330.2亿元,表内贷款余额240.8亿元,占全省铁路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的65.98%。
 
  在东北,国开行多年来不断加大对主要水库及水利枢纽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铁路、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成为服务东北振兴中水利、交通、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银行。
 
  产业升级发展的推动者
 
  实际上,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作为企业和地区产业调整的契机,不单是所处位置的变化,贯穿其中的更是企业和产业的升级改造,以科技和创新创造新生。
 
  在东北,十余年间,国开行更是积极支持重大工程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服务东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东北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齐头并进。
 
  多年来,国开行辽宁分行针对装备制造业高端封顶、低端挤压的严峻形势,积极探索符合装备制造业融资特点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通过支持龙头企业产业升级改造,助力辽宁加快转型。
 
  该行积极支持沈阳机床集团“走出去”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技术改造及完善产业链、科技创新、兼并重组、“走出去”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已累计向沈阳机床集团提供授信本外币合计58亿元。“十二五”期间,该行还与北方重工集团签署了1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并且开创了总体评审、大额承诺、分项核准的融资模式。
 
  在黑龙江,国开行在重点支持农垦北大荒等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和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供融资支持,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为庆安县两万多亩土地提供13年期的土地流转贷款,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除了帮助传统产业升级“老树开新花”,开发性金融的实践也运用在大众创业上。
 
  在吉林,国开行创新“万民创业小额贷款”业务品种,以“融资平台+行业协会、园区+三级风险分担机制+贴息+止损机制”的贷款模式支持创业者。自2007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16.6亿元,贷款余额2.4亿元,累计支持吉林省内28个县市的8000余户创业者,产品惠及全省4万户个体和微小企业,安置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残疾人和农村富裕劳动力等14万人。
 
  在国开行的支持下,长春君子兰产业园、辽源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万良人参市场、双阳梅花鹿乡、吉林黄松甸木耳园区等特色园区发展壮大,产业拉动作用明显。
 
       时间:2015年8月3日    来源:《金融时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