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展开

新闻动态

徐念沙:金融资源如何服务亚洲发展(“开发性金融与亚洲发展”圆桌会议)

  • 日期:2015-05-29
  • 阅读:1201次
  • 来源:未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
 
       感谢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的邀请。有幸参加亚信非政府论坛首次年会及“开发性金融与亚洲发展”圆桌会议,我倍感荣幸,获益匪浅。作为企业代表,我想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与各位一起交流,如何对接开发性金融资源,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海外产融结合。
 
       一、开发性金融对实现亚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在当前“一带一路”大战略背景下,探讨开发性金融与亚洲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雄厚的金融储备。同时,亚洲国家也蕴含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之间发展战略契合度高,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值得期待和憧憬。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先导作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持周边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既有助于深化国际合作,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促进区域繁荣发展;也有助于增进沟通交流,加强信任,减少摩擦,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对亚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外交价值。
 
       二、虚实结合、产融互动是发挥开发性金融独特优势的重要途径
 
       作为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开发性金融有其独到之处。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更注重资产质量和资金安全,强调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并重。开发性金融需要与实体经济结合。金融是经济的源头活水,货币、股票、基金及各种金融衍生品最终要转化为工厂、楼房、公路、桥梁等实体形态,并形成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怎么把开发性金融转化成实体形态?企业是其转化为实体经济的平台。
 
       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转换,最终是要落实到企业身上。通过配置开发性金融资源,建造基础设施、各种民生工程,以实体形态沉淀下来,进入市场之中。所以,开发性金融资源与企业之间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关键。李克强总理曾形象比喻,“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光有肌体,没有血液,经济活不了。”要有效发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优势,使金融资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关键要做到虚实结合、产融互动。
       
       三、开发性金融资源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站在企业角度来看,作为非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对接开发性金融资源,落实国际化发展战略,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以保利集团为例,三十多年的发展改革历程,积累了深厚的海外政府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市场渠道优势。保利与近100个国家的政府建立了业务往来,与俄罗斯、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等国建立了广泛、稳固的合作关系,并在业务发展中得到了国开行的大力支持。同时,保利旗下的地产、文化、能源、民用爆破等业务板块也在海外积极拓展。
 
       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结合会议主题,我有三个建议。
 
       第一,对政府而言,应当加大对开发性金融机构、企业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放宽行业准入许可,降低项目投资门槛;同时,要构建信息互联互通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指导帮助,营造信息透明、公平有序、安全稳定的市场环境。
 
       第二,对金融机构来说,要因地制宜创新金融工具和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中长期融资优势和导向作用,强化开发性金融向产业链的延伸和覆盖,全方位支持企业在该地区的发展。同时,要注重资金回流安全,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障区域金融稳定。特别是在金融市场、政策环境并不完善的地区,如果金融产品没有取得回报,也就谈不上安全。所以,开发性金融一定要和企业有效衔接,形成资金闭合回路,建立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第三,对企业而言,应当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打造成为“全天候”跨国企业。面对不同国家政治、社会、文化、市场环境的显著差异,企业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和运营,形成并维护自身的“善俗良习”。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适应海外发展的需要。同时,要用好、用活、用足金融资源,打造产融结合的海外投资运营平台,以金融的力量长期稳定地驱动国际化发展。特别是加强与开发性金融机构的项目对接,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设施领域和民生工程项目。
 
       总之,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整合各类资源,将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金融的中长期投融资作用、企业的主体和平台作用集合起来,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外交格局的新变化。央企、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对接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强同各国政府、企业的交流互动,探讨国际经济合作机会,为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现亚洲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