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政
专家认为MLF利率下调将为2月20日LPR利率下降打开空间 银行业增量降价调结构保障信贷供给
- 日期:2020-02-18
- 阅读:978次
- 来源:金融时报
2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值得注意的是,1年期MLF中标利率为3.15%,较上期下降10个基点。
受访专家认为,MLF利率的下调将为2月20日LPR利率下降打开空间,这对于降成本、稳增长具有积极意义。“在当下疫情期间,MLF利率下调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应对疫情影响,而且在疫情结束后,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时也会起到积极作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
作为连接金融政策与实体企业的重要纽带,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传导货币政策、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降价”之外,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银行信贷“增量”“扩面”“提质”效果同样显著。
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
“就目前的货币政策操作而言,主要目标是引导融资成本下行,这对于恢复市场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后续来看,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而优化流动性供给结构则更为关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数专家认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本次MLF利率下降也符合市场广泛预期。“改革后的新LPR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因此,在MLF利率下调后,2月20日的LPR报价会随之下行,这将推动企业贷款利率下调。”曾刚认为,MLF利率下调是重要且及时的政策举措,将对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产生更为直接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真正实现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是关键。MLF利率的下调会同时带动银行资产端成本和负债端成本下降,但二者下降幅度有所差异。“一般来说,MLF利率下行对于银行负债端的影响不如资产端的影响明显且直接,虽然两端都会下降,但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净息差的收窄、收益承压。尽管目前来看,这种压力尚在银行可承受范围之内,但从中长期看,负债成本的进一步下行面临困难将制约LPR下降的幅度。”曾刚分析认为。
曾刚建议,应从更长时间维度考虑,在引导LPR逐步下行的同时,银行负债端成本如何进一步下行应予以重视,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或可被纳入金融管理部门考虑的范畴。“只有银行负债端成本进一步下行,才能够为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创造更多空间。”不少业内人士也持相似观点。银行信贷“降价”不仅在疫情特殊时期对于“输血”重点企业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未来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更具有积极意义。
银行信贷增发力度继续加大
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12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金额超过5370亿元。
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支持抗疫”与“复工复产”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两手”任务。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出台涉及受疫情影响企业复产复工、帮扶小微企业等多个方面共12条措施,支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业内人士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要求下,银行需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一方面积极做好疫情防控金融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全力以赴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经营。
下一步,银行业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银行要加大对防疫企业的融资支持。”曾刚认为,各银行机构应主动对接参与抗击疫情的企业,了解资金及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对有需求的企业增加授信,提供信贷支持。此外,进一步提高信贷业务审批效率,对涉及疫情防控的信贷业务,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优先办理、即来即审。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连平表示,金融机构不仅要做到不抽贷、不断贷,而且要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医疗物资相关企业增发贷款。当然,目前很多银行机构已经开始有所作为,他认为未来的力度还可以加大。
对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实际上,多家银行已“率先出兵”——主动对接企业;优化信贷流程;合理延长贷款期限;有效减费降息;支持受影响企业有序高效恢复生产经营。
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
2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
强调“差异化”,是为了更加“精准”。专家表示,只有信贷资源和金融保障服务精准投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领域,才能把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地区来看,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受疫情影响最大;从行业来看,住宿、餐饮、旅游、交通、娱乐等行业的消费需求面临短期压力;从企业类型来看,民营小微企业在疫情突发时期脆弱性凸显。
从金融管理部门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多举措加大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例如,人民银行安排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并实行重点企业名单制管理,确保低利率信贷资金准确投放;进出口银行对湖北省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和物流运输行业的实体中小微企业免收2月份全月贷款利息。
主动调研、“一户一策”成为各银行机构扶微纾困、精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主要办法。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从交通银行获悉,该行通过对接央行再贷款清单企业、对接地方政府重点企业清单客户、对接全国工商联、对接大数据平台如“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查询平台”等,积极主动对接客户需求。截至2月12日,交行小微企业两增口径贷款余额1696.45亿元,较年初增加56.93亿元,增幅3.47%;向应对疫情物资保障重点企业累计提供授信40.45亿元,实际提用37.1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下一步金融战“疫”的政策要点:在金融信贷支持方面,银保监会推动银行机构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加大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予以展期或者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复工复产战胜疫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