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展开

新闻动态

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释放多重信号

  • 日期:2020-11-19
  • 阅读:661次


“今年经济发展的困难特殊,成绩非常不易。”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肯定了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并强调深入分析形势,科学把握政策,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和平稳持续发展。专家表示,依据座谈会的主要内容,下一阶段要着力增强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继续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同时,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并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推动建成强大国内市场。

  增强政策有效性、可持续性

  今年以来,一揽子政策有效发挥了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作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一步宏观政策要继续发力。李克强在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指明了方向,即“继续落实好规模性纾困政策”“增强政策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把政策资源用在刀刃上”。

  近期,金融监管部门多次表态,明确了货币政策方向。11月6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阶段,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继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谈到政策是否进行调整,他表示,这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另外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

  “宏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态势十分明显。下一步,宏观政策还要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就货币政策而言,要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提升政策‘直达性’和‘精准性’,并引导信贷机构积极改善,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领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随着政策发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望继续降低。

  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在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障改善民生、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民银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下一步要推动直达机制有力有效、安全到位,完善地方债发行机制、保障地方债发行工作长期可持续开展,逐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站稳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十三五”以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线上化、服务占比提升等特点。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消费升级趋势将延续,其中医疗养老服务消费呈现巨大潜力,“宅经济”以及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生活”前景广阔。

  本次座谈会传递了站稳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重要信号,促进消费是关键内容。“扩大内需规模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发展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其中,释放国内居民消费活力对扩大内需的意义尤甚。”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后续,我国将更加注重民生民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扩大新基建等有效投资、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建设以释放消费活力。

  此外,扩大内需还必须要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大力发展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攻克“卡脖子”难题。还要坚持以创新为驱动,通过技术革新和产品迭代,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企业也要“强身健体”。李克强在上述座谈会上表示,企业要增强市场意识,既适应经济结构和消费升级趋势,促进产品和服务迈向中高端,又发挥性价比优势,注重开拓下沉市场特别是县乡市场,满足量大面广的基层需求,提升民生品质。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期,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频频取得新进展,第三届进博会顺利召开,向全球释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红利的诚意;涵盖15个成员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全球最大自贸区由此正式诞生,这将助推我国稳步对外开放,并对全球经济形成正向预期,拉动全球经济复苏。

  越是在复杂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推进改革开放。李克强表示,要与相关国家一道,以刚签署的RCEP为契机,共同推动建设这一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使自由贸易的大道、正道更加畅通。拓展多元化国际合作,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互利共赢。

  扩大对外开放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既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也要更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构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明表示,未来,我国要持续深化与东盟、日韩等周边经济体的双边贸易,拓宽供应链广度;也要持续深化对外开放,以加强国际金融市场交流合作,吸引境外资金流入中国,完善国内金融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同时,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此外,专家表示,企业也应当顺应对外开放这一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循环”,充分利用全球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