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收紧 中概股回归趋势延续
- 日期:2021-03-30
- 阅读:915次
刚刚过去的一周,热门中概股的集体下跌成了美股市场的最大新闻。数据显示,爱奇艺股价从上周一开盘时的27.94美元跌至周五收盘时的17.43美元,跌幅37.6%;腾讯音乐从30美元跌至20.10美元,跌幅33%;唯品会从45.28美元跌至31.19美元,跌幅31.1%;跟谁学更是从86.76美元暴跌至29.40美元,跌幅达到66.1%。在这一场“血洗”中,市值前20的中概股,累计蒸发了约1873亿美元市值。
对于造成中概股普遍下跌的原因,市场有多种解读。除了明星基金爆仓导致股票清算的突发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上周正式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最终修正案,目前该法案已进入征求公众意见环节,预计将于下月生效。事实上,自去年以来,该法案始终影响着中概股走势。市场人士普遍预期,美国监管收紧会增加中概股企业在美国退市压力,这也是造成中概股股价震荡的根本原因。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增加中概股在美退市压力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网站消息,美国证交会发表声明称,已通过HFCAA最终修正案,并征求公众意见。该法案最早于2019年3月被提出,旨在要求外国证券发行人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掌控,并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遵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PCAOB)的审计标准。该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3年不能满足PCAOB检查要求的,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该法案要求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的企业必须证明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并提供审计工作底稿审核,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法律规定境内企业不得向境外提供财务审计底稿及境外机构不得直接在境内调查取证存在冲突。此外,纳斯达克进一步收紧了上市监管,对中国在内的限制性市场提出更高要求,加大了中概股赴美上市难度。
虽然HFCAA的监管范围适用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但在不接受美国PCAOB检查审计底稿的外国上市企业中,中国内地企业及中国香港企业占据近90%。根据PCAOB官网的数据,目前有超过200家中国上市企业聘用不接受PCAOB检查的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因此,该法案被广泛认为是针对中国而制定,数百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面临被摘牌风险。事实上,已有部分中概股遭遇退市威胁。2020年12月3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启动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摘牌程序。此后,纽交所的态度虽几经反转,但今年3月9日,三大运营商仍最终正式在从美股市场退市。
针对美国证交会的举动,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回应称,美方颁布含有明显歧视中国企业条款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完全是对中国在美上市企业的无理政治打压,严重扭曲美国自己一向标榜的市场经济基本准则,也剥夺了美国投资者和美国公众分享中国企业发展红利的机会,到头来只会损害美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敦促美方停止将证券管理政治化、停止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做法,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提供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中概股掀起“回归潮”港股市场迎来结构性调整
在监管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美股市场已经从“淘金场”变成了充满未知挑战的险地。因此,“回归”成了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自2020年以来,已有百度、网易、京东、华住酒店、万国数据等超10家中概股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本周一,哔哩哔哩也正式在香港二次上市。此前的公告显示,国际发售与香港公开发售的最终发售价均已确定为每股808港元。今年仍将会有多家中概股公司登陆港股市场。
在中概股“回归潮”中,香港成为这些企业的首选目的地。中概股偏爱回归港股市场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上市流程和市场环境与国际市场更相似;二是在外资行业准入、汇兑等方面更为宽松灵活;三是有利于企业后续对接国际市场;四是同股不同权企业纳入港股通,未来可同时对接内地和海外资本;五是美国中概股和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公司股票可以进行自由转换,且转换成本不高。根据港交所的最新交易规则,在美中概股回归上市需符合以下两点要求中的一点:其一,市值大于400亿港元;其二,市值大于100亿港元且当期收入超过10亿港元。银河证券3月2日发布的研报显示,目前有48家中概股企业符合在香港二次上市要求。
银河证券表示,由于南下资金量屡创新高及港交所的制度优势,未来中概股回归步伐有望加速。中概股二次上市后,大部分企业的市场表现良好。天风证券首席分析师吴先兴则表示,相较于美股以及A股市场,港股市场通过IPO和二次上市,已经聚集了大量优质互联网科技公司。而随着香港主要指数纳入规则的修订,新经济中概股回归加速将调整港股市场结构以及恒生指数成分股结构,港股逐渐由传统旧经济行业主导转为由互联网科技等新经济行业主导,新经济核心资产有望在中长期引领港股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