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展开

新闻动态

中国国债纳入富时罗素指数获确认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再进一步

  • 日期:2021-03-31
  • 阅读:802次


  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再进一步。北京时间3月30日早间,富时罗素最终确认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罗素世界国债指数(WGBI),权重为5.25%,将在36个月内分阶段纳入,自今年10月29日开始生效。包括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指数(GBI-EM),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均将中国债券纳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此前表示,这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金融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人民银行对此表示欢迎。分析人士认为,受益于国债纳入国际指数、投资准入程度改善等因素,境外投资者配置中国债券的步伐将加快。

  纳入富时罗素指数长期利好债市

  2020年9月,富时罗素宣布,中国国债将于2021年10月份被纳入WGBI,纳入的生效日期于3月30日最终确认。

  资料显示,WGBI目前纳入了20多个国家的债券,涵盖的发行人以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为主,其中,日本债券在亚洲各国中比重最高。截至3月25日,日本国债占比为16.96%,英国国债占比为5.4%。中国国债全部纳入之后权重占比将排第六位,英国国债占比降至5.12%,中国国债权重将超过英国。

  近年来,中国国债连续被纳入国际主流债券指数。2019年4月,中国国债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2020年2月,摩根大通宣布将中国国债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指数。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相比较而言,WGBI更为关键,因为这一指数更受被动型投资者的偏爱。

  “中国国债纳入富时罗素世界国债指数将引入更多外资长期资金,促进国内债市投资者多元化,进一步增强国内债市流动性和运行稳定性,并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强化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2019年5月,在中国国债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一个月之后,外资增持银行间市场债券1108亿元,而上一年同期流入609亿元;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指数的当月,外资增持银行间市场债券776亿元,而上一年同期流出22亿元。根据市场机构测算,从今年10月起至纳入WGBI指数后的一年内,中国国债将获1300亿美元至1560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入。

  分析人士称,纳入WGBI指数将长期利好国内债市,但如果增量资金分阶段入场,在整体流入体量和节奏可控的前提下,对国内债市行情影响有限。

中国债市吸引力持续增强

  “我国GDP增长率在全球主要国家中相对比较高,国债信用水平较高。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在收益水平和安全性需求叠加之下,国际资本对我国债券增加配置趋势明显。”曾刚对记者表示。

  不过,今年以来,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近期持续缩窄,利差已由年初的超过200个基点缩窄至175个基点左右。这是否会对外资流入节奏产生影响?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近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但中美利差依然维持在150个基点左右,安全边际较高,利差吸引力依然存在,目前并未对外资增持行为产生明显影响。

  近期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中央结算公司近期发布的2月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2月境外机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达到31524.69亿元,环比增加956.94亿元。从外资增持的债券品种来看,利率债仍然最受青睐。2月境外机构在中债登国债托管量增加618亿元,持有国债占国债托管量的比重升至10.62%。截至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政策性银行债余额为9870亿元,当月增持300亿元。2月境外机构投资的债券中,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合计占比超80%。

  渣打银行预计,到2021年,外资对中国国债的净购买量将从2020年的5710亿元上升到8400亿元,这将占2021年国债净发行总量的31%,高于2020年的14%和2015年~2019年的均值16%。到2021年底,外资对中国国债的持有比例可能从2020年底的9.1%上升到11.5%~12.0%。

  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

  “中国国债纳入WGBI指数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重要的一步。”明明表示,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参与到我国债券市场当中,有利于完善收益率定价,同时有利于整个市场资源配置。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应积极把握这种良好趋势,继续推动相关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不断深化制度型开放,为广大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债券市场各项规则逐步统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稳步推进。2020年9月,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允许在银行间市场开户的境外投资者可直接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此外,在投资者方面,支持商业银行参与交易所市场交易;在执法方面,建立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机制;在信息披露方面,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规则分类统一。

  对于境外投资者普遍关注的国债市场流动性问题,近年来,财政部、央行通过建立完善续发行机制、建立做市商支持机制,持续改善国债市场流动性,提高国债收益率曲线数据质量,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在金融市场上的定价基准作用,更好满足国际投资者投资交易国债的需求。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统筹规划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优化准入标准、发行管理,明确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性制度框架,研究制定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我国债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曾刚表示,推动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健康发展,要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完善债券市场相关制度,尤其是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要强化对债券市场主体的监管,强化信息披露,严厉打击违规行为以及恶意违约行为,维护市场基本秩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