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警惕美经济政策外溢效应
- 日期:2021-04-08
- 阅读:3086次
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随着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乐观预期逐步升温,市场对于美联储提前收紧货币政策以及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上行也产生了担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济复苏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对于在疫情期间积累了大量债务以及金融体系本就不甚稳固的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以及近期强势美元和美国国债收益率的飙升,都将带来外溢效应以及不确定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表示,美国政府推出的刺激计划将推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然而,这在通过更多贸易帮助其他国家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利率的快速上升,从而可能导致金融状况趋紧以及大量的资本从新兴经济体流出。
事实上,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随着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流动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新兴市场经济体证券组合投资流入态势大致分为逐步下滑、激增和趋降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由于疫情形势严峻,投资者情绪悲观,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无法带动大规模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第二阶段是2020年10月至2020年11月,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空前加大,加之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状况出现改善,带动证券组合投资快速流向新兴经济体。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带动投资者青睐新兴经济体证券组合投资,以弥补美国资产较低的回报率。第三阶段是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中旬,新兴经济体证券组合投资在2020年3月10日录得单日9.2亿美元资金净流出。其中,债券投资流入降速更快,2月10日至3月10日,债券流入量下降324个百分点。
从目前美联储的表态来看,尽管美联储仍将继续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接近零的利率水平,但由于美国好于预期的经济复苏前景以及不断上涨的国债收益率水平,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有所加强。相比之下,新兴市场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出现下降,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的外资净流入放缓至近一年来的最低水平,净流入估计为101亿美元,是2020年4月以来最低的月度数据,而2月的净流入数据下修为234亿美元。
当前,市场对于美国通胀超预期上行将导致美联储提前加息的猜测不绝于耳。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做好美联储可能因为经济快速复苏而提前加息和收紧货币政策的准备,以抵消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而导致的外溢效应和影响。当前,尤其需要警惕美元与美债收益率的同步上扬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的风险。
首先,从国债收益率的角度看,面对近期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上行,美联储认为更多地是反映出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因此并未从政策方面提出干预措施。“我曾在美联储工作多年,我的看法是鲍威尔及其高级顾问将长期利率的持续上升解读为经济复苏的证据。根据其理论及过往经验来看,如果当前的收益率水平符合对强劲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预期,美联储便认为当前收益率水平即使升至2%,风险依然有限。”保德信固定收益(PGIM Fixed Income)首席经济学家、全球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纳瑟·席茨表示。而在美国国债收益率节节攀升的情况下,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债收益率出现下滑,导致美国国债与新兴经济体国债收益率差收窄,削弱了新兴市场资产的吸引力,导致资本流出。面对通胀压力与资本外流的冲击,巴西、土耳其以及俄罗斯三大新兴经济体央行已选择加息,金融市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
其次,从美元的表现来看,在美国经济复苏以及美国国债收益率上行的带动下,近期美元一改去年的疲软,表现强劲。尽管当前美联储依然维持了接近零的利率以及超宽松货币政策,但美国经济乐观的复苏预期还是给美元的上行提供了有力支撑。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新增91.6万人,为去年8月以来最大增幅,远远超过市场预期的64.7万人。此外,美国总统拜登也已经宣布了规模超两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这也将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
相比之下,土耳其里拉、巴西雷亚尔以及印度卢比等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相对美元汇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从而导致资本流入的减少。与此同时,美元的强势将导致疫情期间美元融资成本的上涨,这将威胁到金融系统脆弱并且拥有高额美元债务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稳定性。
开源证券分析称,未来一段时间,受美元走强、资金持续回流美国本土等冲击,需警惕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外债压力高企的新兴经济体暴露尾部风险;而市场估值已达历史高位的菲律宾、巴西、韩国、印尼等资本市场,因资本外流而面临的调整压力也需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