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展开

新闻动态

产融结合助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

  • 日期:2016-03-18
  • 阅读:1168次
  • 来源:未知
——在2016第三届中国境外中资企业年会上的致辞


(2016年3月16日)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会长 陈 元
 
各位来宾、会员,驻华使领馆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举办第三届中国境外中资企业年会,共话“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境外中资企业年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三届,为服务广大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我代表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辛勤工作在海外的企业家和关心中国发展的各国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当前,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实施阶段,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正在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沿线国家利用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加快自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机遇;对参与其中的广大中资企业而言,国际产能合不是过剩产能转移,而是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完善全球业务网络、扩大境外投资、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把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拿到国际市场上检验,赢得民心。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只有树立国际一流的目标,才能经得起国际市场的惊涛骇浪,闯出一片天地。

       去年年会上,我讲到要“发挥企业一带一路建设主体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项目陆续落地,需要进一步加强产融结合,为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产融结合是产业链内部、产业与金融有机整合、深入融合的过程。从产业链内部看,特别需要加强大企业和小企业、央企和民企协作。央企规模大,具有品牌、技术和资源整合优势,在自身走出去的同时,还承担着带动整个优势产业链条走向国际的责任。民营企业在国际产能合作中是市场开拓、服务外包、境外合作园区和全产业链联盟建设的重要力量,一些拥有技术、品牌和市场的骨干企业能够引领整个行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甚至一些民营企业发挥在海外经营多年的经验、网络、人脉等优势,与央企分工协作,在重大国际项目的开发构造中发挥关键作用。

       从产业与金融结合看,国际产能合作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将在“一带一路”上为企业保驾护航。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服务“一带一路”的金融平台,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商业金融机构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面对“一带一路”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还要在产融结合上下工夫。国际产能合作覆盖从轻纺、建材、化工、工程机械到铁路、通信、电力、航空航天等众多产业,为基金、证券、保险、租赁、信贷等与产业结合打开了广阔空间。金融机构要树立全球视野,增强产业关怀,积极牵头组建重大项目开发联合体,提供国际一流服务,主动通过规划先行、信用建设等工作走在国际产能合作前端,布局全球产业。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资本输出,而是多边多元的国际共建,中国金融机构应与国际金融组织加强合作,善用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开辟更多融资渠道,主动帮助沿线国家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金融体系,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遇到的实际问题向合作国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合作国的自主发展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基于对产融结合的认识,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搭建“社会组织搭台、央企民企协作、金融融资推动”运作模式,组合多种金融资源,组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开发联合体,促进央企和民营企业优势互补,推动产业与金融信息共享,在能源、高铁、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未来,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将继续与各方深化合作,在央企与民营企业之间、在产业与金融之间、在中资企业与各国政府之间架起桥梁纽带,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