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展开

新闻时政

解读:如何理解央行2020年工作会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

  • 日期:2020-01-10
  • 阅读:3083次
  • 来源:综合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关于2020年货币政策,会议要求:

一是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继续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途径多渠道补充资本。坚持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二是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厘清各方职责边界,压实各方责任,压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和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责任,坚决防范道德风险。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恢复处置机制、损失分担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突出重点,继续依法依规做好重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工作。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基本化解互联网金融存量风险,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存款保险机构在风险处置中的作用。加快建立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

三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健全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激励机制,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营造敢贷愿贷能贷的政策环境。推动发挥多部门合力,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和征信管理等政策工具,切实推动改进小微企业融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脱贫机制,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四是加快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编制宏观审慎政策指引。构建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机制。逐步扩大宏观审慎政策覆盖领域。组织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推动出台实施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办法。

五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继续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建设规划。深化中小银行和农信社改革,进一步健全政策性银行治理结构。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在外汇管理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

六是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贯彻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做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进一步扩大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七是全面提高金融服务与金融管理水平。统筹推进金融法律法规和规则体系建设。强化金融统计监测分析,打造符合大数据发展方向的金融统计平台和金融基础数据库。深化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开放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推进中央银行财务治理现代化。探索建立支付行业统筹监管、落实属地监管职责机制,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继续向纵深发展,全力配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和跨境网络赌博活动。重拳打击假币违法犯罪活动。加快推进国库高质量发展,及时准确办理各项预算收支业务。稳步推进征信二代系统上线升级,加强个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协调机制建设,继续强化反洗钱监管力度。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协调推进普惠金融工作。(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专家解读

  央行表述: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解读:这一表述与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一致。

  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从上年的“松紧适度”到今年的“灵活适度”。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佩珈认为,其背后传达了政策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珍惜常态货币政策空间的定力,预计货币政策重在平滑波动而非刺激增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较此前的“松紧适度”明显多了一层“灵活”的内涵。这一提法的转换,明确表达了在注重流动性适度调控确保金融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性精准调控和调控工具的组合使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总体上看,2020年货币政策仍将延续稳健基调,不搞大水漫灌的决心不会动摇。从政策方向上看,为保障明年宏观经济稳健运行,在收官之年顺利实现“GDP十年翻一番”的既定目标,2020年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空间将会有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强。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灵活”表明会强化对经济的逆周期调节;“适度”表明不会有大水漫灌的情形。2020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方面,决策部门对各种考量因素及其权重的取舍是非常清楚的,可能会更加兼顾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但力度方面也会适可而止,不会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形。

  央行表述: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解读:2019年11月末,M2同比增长8.2%;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4%;2019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2019年,M2和社融存量增速保持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这一方面体现强化逆周期调节,另一方面也表明没有出现大水漫灌现象。稳健的货币政策较好把握了力度和节奏。

  相比2019年,2020年我国货币调控的内外部环境有所变化,要求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为稳增长创造条件。李佩珈表示,总的来看,相比上年,2020年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在加大。外部需求放缓叠加国内需求疲弱,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通胀方面,CPI抬头但不构成对货币政策的根本制掣。2019年前11个月,CPI累计上涨2.8%,依然在3%-4%的历史合意区间。

  从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进一步降成本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稳增长为主、加强逆周期调节,到12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成都考察时表示:“国家将进一步研究采取降准和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多种措施,降低实际利率和综合融资成本,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明显缓解”,再到12月24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再到央行新年第一天宣布全面降准——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这些措施都表明了当前货币政策仍然以降成本、逆周期、稳增长为主要目标。

  相比2019年1月份分两次实施的全面降准,2020年1月1日公布的这次降准力度在总体资金释放规模上不逊于2019年,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

  央行表述: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

  解读: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仍是重要方向。央行在2019年8月推出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2019年8月以来,1年期LPR报价已较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了20个基点;当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较2018年高点下降0.36个百分点,初步体现了以市场化改革的方式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政策效果。

  2019年底,央行公告,自2020年3月1日起,将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成 LPR加点,预计未来LPR对贷款定价的引导作用将逐渐增强,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另外,2020年初的全面降准为银行提供更多资金来源,从量价两个角度支持降成本。明明指出,降成本的硬目标体现在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上,需要从LPR和银行风险溢价两个角度来促进贷款利率下行,降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助于LPR下行。

  明明认为,本次降准是2020年降成本政策的前哨,预计后续仍然有政策以及其他相配合的结构性政策出台,与财政、产业、就业等政策协调配合。此外,本次降准也加大了对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获得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

  央行表述:继续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途径多渠道补充资本。

  解读:2019年以来,在内外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一度面临较大的信用收缩压力,补充银行资本是缓解信用收缩的重要措施。2019年,银行业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有了很大进展。一方面夯实银行资本实力;另一方面,资本更充裕会提升银行信贷支持能力,强化对实体的支持。

  通常来说,银行补充资本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源性的,比如依靠自身盈利;另一种是通过外源性方式补充资本,比如IPO、可转债、定增、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

  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发布多项政策,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其中,以永续债为突破口补充银行一级资本,开展央行票据互换操作(CBS)对永续债发行予以支持,是央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主要措施。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至2019年9月末,9家银行已合计发行4550亿元永续债,另有17家银行拟发行超过4700亿元永续债,有力扭转了信用收缩的局面,支持了2019年以来银行相对较快的贷款增速,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9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提及银行补充资本问题。如:

  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提出: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

  金融委第八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金融委第九次会议提出:完善银行补充资本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政策,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当前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金融委第十次会议提出: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

  可见,未来一段时间,进一步支持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的拓展、夯实银行资本实力,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央行表述:坚持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解读:2019年以来,主要受外部风险等因素牵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较上年有所扩大,其中8月人民币汇率“破7”引发市场普遍关注。但与2018年相比,实际上2019年人民币贬值幅度明显收敛,2019年全年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贬值1.65%,明显低于上年的5.43%。

  据王青分析,背后有四个原因:首先是今年美元升值幅度较小;其次是市场对外部冲击适应性更强,整个市场情绪趋于理性;第三是监管层对外汇市场逆周期调控经验更加丰富,有效增强了市场对人民币稳定运行的信心;最后,尽管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整体仍运行于目标区间,基本面对人民币币值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9年8月5日,人民币汇率在市场情绪波动下破“7”,但并没有出现大幅惯性下跌的局面。王青认为,这首先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在发挥作用。另外,“破7”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扩大,可以有效拓宽央行货币政策空间——即央行不必为固守某一汇率点位而限制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灵活性。

  2019年,全球货币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由上年的同步加息转向同步降息,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走弱,改变了此前汇率市场持续承压的局面,特别是2019年11月份之后,人民币汇率又反向破“7”,出现升值态势。王青指出,破“7”后的走势也证明,只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强化市场预期引导,短期波幅加大并不意味着风险失控,反而可以为弹性汇率发挥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作用创造条件。李佩珈表示,预计2020年全球货币政策仍以宽松为主基调。汇率贬值压力减弱,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制掣减弱。(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