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展开

新闻动态

​上半年中国经济展现韧性和活力

  • 日期:2020-08-07
  • 阅读:688次


  我国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各地经济步入恢复发展阶段。二季度,全国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增长逐渐恢复,主要经济指标都在改善。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整体趋好的“步调”下,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增长驱动力都存在较大分化——31省份的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最高达到5.1%,最低则低至-19.3%,其中夹杂着疫情冲击程度不同、转型压力各异等因素。

  多家分析机构在评价上半年经济时指出,二季度是中国经济恢复最快的时期,预计下半年将延续恢复发展态势。重庆、内蒙古、广东等地方政府在分析经济形势时均强调,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但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更趋严峻复杂,经济稳定发展仍面临困难和挑战。总体来看,疫情带来的冲击减弱,但下半年转型发展挑战犹存。

  疫情冲击成最大影响因素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从全国各地经济来看,一季度除了受疫情影响最小的西藏实现经济正增长以外,其余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都不同程度萎缩。我国二季度经济增长3.2%,增速显著回升。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长都在恢复,上半年经济实现正增长的已有16个,各地经济正朝着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仔细研究31省份“成绩单”,可以看出诸多特点。例如,传统经济大省继续领跑。上半年,广东省以49234.2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居于首位;江苏省紧随其后,为46722.92亿元;山东省则是33025.8亿元,位居第三位。据统计,有6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在上半年超过2万亿元,19个省份超过1万亿元。

  与此同时,在疫情冲击相对较小及多个利好因素促进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色,经济发展头部省份在疫情冲击下展现出定力。数据显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正的省份绝大多数是中西部地区。专家分析,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地区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复工复产更早,尤其是工业部门和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恢复较快。

  “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近年来成为中部和西南地区经济内生动力增强的重要原因。”民银智库宏观区域研究团队负责人应习文表示,在疫情中,第二产业复工复产进度好于第三产业,使得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复苏更显著,而更多依靠服务业的东部地区复苏则略显乏力。此外,近年来以贵州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在本次疫情冲击下表现较为突出。

  更需关注的是经济增速受到比较大冲击的省份。综合来看,外贸、第三产业集聚的地区依然面临经济恢复的挑战。北京、上海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位居首位的广东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仅有-3.2%、-2.6%和-2.5%。

  “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表明,越大的城市中,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越大。”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陶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集聚了大量服务业,这些行业遭受的疫情冲击更为严重。相应地,由于服务业集聚,大城市的经济更依赖于消费,而疫情之后的消费复苏不像工业部门那样能够直接得益于各类逆周期政策,缺乏政策抓手,因而速度较慢。由于以上两个因素,上半年以城市经济为主导的北京、上海、广东的经济增长和恢复遭受了挑战。

  下半年经济:复苏与应对

  大考之下如何突围?总体来看,上半年各地经济呈现稳步复苏状态,二季度情况较一季度均有明显回升。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省,上半年经济增速回升幅度最大,最终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9.9个百分点。据湖北省统计局总结,湖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在二季度强力反弹,经济指标降幅持续收窄,部分月度指标开始转正,经济运行总体复苏态势持续向好,积极因素不断累积。截至6月底,全省“四上”企业复工率达98.8%,中小企业复工率达86.9%,均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新开工项目1598个,环比增加826个。

  “这表明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中国经济是一个整体,全国一盘棋,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各个地方经济恢复的同步性表现得非常清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评价道。

  从国家统计局近日陆续发布的经济数据看,多项经济指标持续改善。例如,最新数据显示,受益于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渐放松隔离封锁措施、恢复经济活动以及中国实施一系列稳外贸政策,制造业进出口均有所回暖。7月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分别上升5.8个和2.1个百分点,录得48.4和49.1,但仍处于收缩区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个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一是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宏观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与此同时,外界对中国经济也保持相对积极的态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24日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4.9%,此前预期为-3%。预计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为1%,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的《中国经济简报》提到,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但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为中国提供了推动经济再平衡,实现更加包容、可持续和绿色增长的机会。

  不过,当前世界经济重启举步维艰,贸易局势动荡也增加诸多不确定性,国内需求恢复仍受到一定制约,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对此,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