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展开

新闻时政

于春玲:寻找利率轴心—低利率时代保险资管行业的若干思考

  • 日期:2020-09-22
  • 阅读:818次



当前如何配置资产、进行资产管理,已经愈发得到社会的重视。实际上,在当下这个低利率时代,达到10%的收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关于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说过:“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一、找根源,关注低利率的形成原因

按照传统经济学论述,生息是三大生产要素的共同特点。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报酬,资本也是要获得收益。利率是让渡资金使用的收益回报率,代表资金的价格水平。过去的人很难想到,使用者付费不再是天经地义。利率为负,使用者不仅不用付费,还会收到出借人的“补贴”。

从本质看,低利率体现的是经济产出和增长效率的下降;从影响看,负利率则带动资产定价规则的颠覆,资金的出让方从“食利者”转变为“失利者”;从应对看,金融业不得不面临规则的重新制定。

低利率乃至负利率的出现,反映的是经济中需求长期不足、供给过剩的状态,源于四个方面:

一是人口结构对经济需求的抑制。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龄社会支出需求不足,叠加土地成本上升因素,导致了资本回报率即利率下降。

二是技术进步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传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在数字经济时代有所简化。

三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影响了经济的常规增长。注重以扩张信贷和债务进行“漫灌”,会导致水满则溢,最后会以回报率下降甚至转正为负的形式,体现在利率上。

四是金融领域承接了经济的过剩资金。由于经济本身动能不足,过剩的资金流向金融业;剩余资金推动了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快速扩张,金融业形成可观利润的同时,又进一步催生了资金向金融业的加速流入。因此,金融业对实体经济需求的“挤出”,进一步推动资金生产回报率——利率的下降。

二、寻轴心,低利率的短期空间和长期制约

一方面,利率机制需要进一步市场化。与日欧等经济体不同的是,当前我国尚未完成利率市场化,还需要经历找轨、换轨、转轨的长期过程。

另一方面,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打通。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的环境下,资金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对于信用资质高、资金充裕的企业,金融机构放贷意愿更强。这一部分企业甚至以低成本融到的资金再放贷,资金对接实体经济的渠道仍然不畅通。

三、谋策略,迎接冰河时代

利率是金融体系的运行中枢,是金融资产定价的标尺。低息或负息,标志着投资的黄金时代很难再现。未来利息空间长期收窄的灰犀牛已经出现,要做好迎接冰河时代的准备。

一是要资负互动。低利率时代,资产与负债两端要加强沟通,并肩作战,形成互动机制。二是做好资产配置。早做准备,储备优质项目。三是做好风险管控。

总之,只有生息,才能生生不息。全球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震荡“黑天鹅”未走,利率空间长期收窄的“灰犀牛”已现。投资者要处理好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关系,应对可能到来的低利率“冰河时代”。

于春玲老师关于寻找利率轴心的思考引发了嘉宾们的热烈讨论。在问答环节,于老师补充了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一是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长期的努力,目前许多大宗商品价格不掌握在我们手中。二是黄金的价格波动受利率影响较大,黄金的需求主要包括工业需求和金融需求,低利率时代常用于对抗通胀。三是在资产配置上,要坚持持有核心资产,操作上不要追涨杀跌,不同时追逐两只兔子。未来三年可考虑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四是企业在发债时要充分考虑市场和投资者的需求。

(本文根据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春玲在我会培训现场录音整理,未经发言嘉宾审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