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展开

新闻时政

【空中丝绸之路国际论坛】中国物流业中长期战略任务

  • 日期:2016-01-22
  • 阅读:803次
  • 来源:未知

中国物流业中长期战略任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魏际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业界朋友,非常荣幸,今天参加这样一次非常重要的论坛。我想就中国物流业中长期战略任务谈点个人的观点。我认为破解中国物流业中长期战略任务有几个基本的维度,就是要有全球思想、战略思维、紧扣国情,要把整个物流业的发展放在这个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加以考虑。但是首要的前提条件,我认为必须对物流有一个深刻理解。

       我认为的物流就是物加流。物就是要厚德载物,流就是要道法自然。物流之道就是要动静结合,时空优化,点线结合,虚实结合,包括实现人和物的结合。这种物流之道怎么样体现出物流之德呢,我认为物流之德就是表现在几个方面,就是要适时、适地、适物、适人、适信,只有这样的物流之道和物流之德才是符合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物流业发展,需要把握三个大潮,就是工业化浪潮、信息化浪潮和全球化浪潮。从工业化浪潮来看,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期迈进,这种工业化的中后期向后期迈进,使得物流需求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分散、分裂、分割要向什么,联合、连接、联动、共利、共赢、共享转变。信息化的浪潮使得物流形态发生变化,从过去消费互联网,到目前产业互联网,使电商物流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全球化的浪潮使全球物流提上议事日程,过去中国是被动的全球化,但是未来中国将会进入主动的全球化阶段,这样全球物流将会凸显重要性。

       当综合物流、电商物流、全球物流叠加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物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社会地位是显著提升的,可以判断从2010年到2030年,是物流业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物流业由大变强,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大规模走出去的重要时期。当前的世界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全球连接,全球流动,因为世界是平的,全球化推动全球的经济增长贸易扩张,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扩张,要求更多的全球连接、全球流动。包括交通运输、物流、电子商务、通信、互联网,也包括金融、制度、文化的连接,这种全球连接,推动的是全球的要素流动,包括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知识流、技术流。全球连接全球流动会推动什么,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扩张。

        过去三十年,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连接和全球流动。美国把建设一个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更有效的国内与国际交通运输和物流系统做国家战略,欧盟确保交通及物流网络能够使整个欧盟的产业界有效地进入单一市场及国际市场。日本通过实现与东亚之间的无缝衔接,建立将东亚与世界各地联系起来的综合国际运输和物流系统。我们看到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企业具有全球连接的能力。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在全球连接和流动的地位显著提升。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小微企业也能够参与买全球和卖全球。

        我们需要把握的另外一个时代特点就是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变革的浪潮。目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以信息网络技术和生产、流通、消费、金融、生活广泛结合,对生产方式、流通方式、交通方式都带来一些革命性的影响,但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不仅仅是信息网络技术和产业和生活的融合,而且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生物技术方面也是多点出发。中国目前的发展正处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的背景下,各个发达国家都要制定未来的战略。

        比如说德国工业4.0,核心就是实现人、物的互联网化。德国制造是卓越品质的象征,但是德国政府认为他们的卓越制造还要加上互联网思维,所以他们通过智能工厂、智能产品和消费者对接,通过柔性、弹性、精准的生产,实现德国工业的改造提升。但是德国政府认为,未来的发展还不光要靠德国工业4.0,他们提出另外一个战略,智能服务世界。当智能产品从工厂出来以后,要进入交通、物流、批发、零售,包括采购、废弃物回收全过程要实现智能化。这种智能化的模式要实现通过数字化商业模式,加上实体物流服务,使得整个传统服务改造提升。数字化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PP,再加上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平台、生态体系,以及实体物流,比如机场、码头、港口、铁路,加上实体物流服务,使得整个线上线下的服务业得到一个升级。

        在这种全球连接和流动格局中,有几个特点需要把握。一个就是全球经济中心向亚太特别向中国转移。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结束了美国110年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历史。制造业是物流需求的最大主体,中国的物流需求90%来自于制造业,所以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物流大国。另外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贸易巨人,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出口和物流的大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物流市场,目前铁路、公路、水运,无论从货运来讲,货运周转来讲,都排世界第一。快递也排世界第一,航空和国家整个地位还不相称,目前航空来讲排世界第二,但是从基础设施来说,目前的物流基础设施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所以中国已经具有了面向未来的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中国尽管是物流大国,还不是物流强国,从通关效应、基础设施、物流能力及时性、跟踪性来看,中国物流能力是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全球连接能力最强的国家是德国,排第二是中国香港地区,排第三的是美国,中国的连接能力在仅相当于德国的二分之一。所以中国在连接世界能力方面空间非常大,需要改进的领域还非常多。

       航空物流是连接全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航空物流体系还在起步阶段,目前我国航空的货运增长体系还没有形成,航空货运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经济模式单一,尚没有进入到航空物流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从网络布局、结构、能力、体系、服务、信息化水平均有亟待改进和提升。国际航空大型企业,他们在中国纷纷建立国际转运中心和货运网络,侵占中国的市场,中国的航空货运业面临巨大挑战。目前中国大量的航空货运流向境外中转,中国航空公司在国际货运市场的份额非常低。所以目前航空货运、航空物流是整个中国物流业中的一个短板,亟待在未来的“十三五”、“十四五”更长时期予以提升。比如说中国的航空货运飞机到2015年3月,总共114家,而FedFx超过700家、UPS超过600家。所以说中国目前的航空,无论从航空货运的机场体系,还是从航空货运的服务能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另外作为行业供应链的体系,我们的问题非常突出。第一,供应链整体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国民经济高效运行,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到产业竞争力提升和产业安全。第二,供应链战略与产业战略、公司战略不匹配。供应链战略不清晰,成本与服务的战略定位缺乏系统考虑。企业内部供应链尚未整合,缺乏与外部供应链成员进行一定整合的意识与方法。第三,供应链协调困难,存在诸多风险。供应链缺少“战略性链主”或整体考虑的决策主体。各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供应链中上下游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牛鞭效应”明显,合格供应商遴选十分困难,呆滞库存问题 长期难以解决。

       目前中国物流业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比重非常高,为什么很高,有很多原因,第一就是体系问题,无论是物流服务体系,还是综合运输体系、流通体系、市场体系、标准体系、工业体系是很不完善的。第二是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链协同的力度都还不足。第三是企业成本的问题,比如说我国的装备技术、信息化水平、人员、管理水平,还有就是体制机制政策各方面的一些约束问题。所以中国的物流业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还非常多,特别是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和我国的国民经济,特别是各自的产业形成联动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所以说中国物流业是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进程,这种滞后其实对物流业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和战略机遇。

       着眼于未来,我认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尽管中国经济当前是下行的,但是从2030、2060年的世界经济格局来看,根据OECD发布的2060年世界经济格局来看,按照购买力评价,2030年,中国的GDP会占到全球GDP比值28%,排到第二是美国,18%,排到第三的是印度,11%。按照2060年,按照购买力评价,中国的GDP会占到全球GDP28%,排在第二的是印度,占了18%,美国排第三,16%。所以全球的经济中心是向亚太,中国、印度进行转移,所以中国毫无疑问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得中国者得天下,只有在中国才可以支撑我们的企业走出去。

       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消费结构也会带来巨大的  变化。目前中产阶级正在全球性形成,2009年的时候,全球中产阶级是19亿人,2030年将会形成30亿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对产品、对服务、对时效、对体验、对健康、对旅游、对休闲、对个性,包括对法律、对民主化的进程要求非常高。中国未来将来将要贡献几亿的中产阶级,80后、90后、00后,将会在2030年上登上历史的舞台。有人说80后和国际接轨,90后跟火星对话,00后将对产品提出更苛刻的要求,所以产业发展将会面临一个非常挑剔的时代。

        到2030年中国也会成为全球的贸易枢纽,过去是美国联系世界,未来是中国联系世界,中国和美国、日本、德国、印度、韩国这五个国家的双边贸易将会排全球前五位,所以中国将会惠及成为全球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最大的国家,所以需求非常旺盛。从物流业的发展来讲,我认为物流业发展未来有12大趋势,就是向西、向下、向外,O2O、移动化、多元化、供应链化、平台化、安全化、高科技化、生态圈化、融合等。
我国的物流业战略要对接国家的战略目标,中国目前的发展战略是“三步走”战略。一个是到2020年我国初步全面建成小康,到2030年要构建初步的富裕、和谐、有创造力的初步现代化国家。到2050年,构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这样一些目标聚集到产业目标就是五个字,叫“强、智、绿、联、特”。“强”不仅是产品强,而且在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要完全自主和掌握,同时在全球的价值链、供应链和全球的航空物流体系中有话语权。另外就是“智”,要更多的利用新科技革命,利用信息技术。“联”就是的产业发展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互联互通,大规模数据合同。包括一二三四产业、工业和服务业,服务业和农业彼此相互连通。有些企业做不到,做不强,所以要做钻精深刻。

        从工业发展来看,我国的工业目标是到2020年,要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到2025年,我国的部分工业要领先世界发达国家,到2030年,我国要成为工业强国。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2015年,增加值要占到GDP的8%。到2020年,战略新兴产业要占到GDP值15%,到2030年,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工业、战略新兴产业要在未来成为强国,有两个前提条件,产品要强,还要有持续创新的能力。以及伴随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的贸易体系、物流体系、营销体系,包括航空物流体系。所以说服务业到2030年也要成为强国。农业就是到2020年,人均产出比要有较大提升。到2030年,农业初步实现现代化。

        对照国家的战略目标和产业目标,我认为中国的物流业有三大战略任务在未来。一个是构建物流现代化系统,第二个要推进全球物流体系,第三个要推动国家物流的现代化。目前中国已经是物流资源大国,但方式是分散、分裂、分割。所以在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大规模的协同、互联互通,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同时引入信息科技,使得我国实现强大、智能和绿色的系统。


      构强大、智能、绿色的国家物流系统有三个层面,首先是物理基础设施层面,比如说干线、支线、仓配、货端,其中干线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同时还有一些节点,比如说大型的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节点,包括货运机场,都是整个物流的物理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就是信息网络层面。比如信息采集终端、信息平台、信息枢纽,包括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信息监控。第三个层面就是调运层面,这里面的核心是物流企业,包括调动、支付、结算,整个的一个通过物理、信息、运营,使得整个国家的物流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大规模的社会协同和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这样整个国家无论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是几百万的海洋,都可以实现物流的全覆盖。从干线到支线,到仓配,到货端,企业或个人可以享受到适时、适境、适物、适人、适信的物流的服务。

        对于航空来说,航空物流体系是整个国家物流系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中国面向未来要打造一个向亚太的,面向亚欧的多层次的航空货运机场体系和全球航空物流枢纽,这和未来2030年中国成为全球的贸易巨人是相匹配的。第三个要打造一个全国的航空物流枢纽和很多个区域的航空货运枢纽,还有一批支线航空货运机场和一些通用航空机场。除了打造航空货运机场体系,提升中国航空物流运营能力也非常重要。2015年才100多架航空货运飞机,我认为到2020年会达到500架航空货运飞机,到2030年应该有2000架航空货运飞机。所以航空货运前景非常广阔。

       另外要匹配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中国未来要打造一个全球物流体系,包括国际铁路网络、国际公路运输网络、国际航空运输网络,国际海运网络、国际管道网络,国际邮政快递网络、国际多式联运网络、国际仓储配送网络和国际物流中转枢纽。还需要四个方面支撑,这就是全球的信息枢纽、全球的政策体系、全球的运营体系和标准体系,这样一个四梁八柱服务于中国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采购,包括批发、配送,包括全球的交易,最终服务于中国的国际化战略和服务于全球的市场。

        在这样的全球物流体系的构建上,我认为这样一个体系,不仅是要向东,也要向西,也要向南、向北,实现和全球200多国家和主要目标市场进行连接。最终可以是服务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目前的70多亿人,我想未来2030年,全球可能会达到90亿人,这样一张大网可以服务于全球90亿人。

        在国家物流系统和全球物流体系的构建上,也会推动物流现代化。物流现代化,要实现理念现代化、装备技术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管理体系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工业链、物流一体化,以及信息、水平、标准、联动、绿色低碳、安全、竞争效益,国际竞争力强等20个方面。如果对照这种物流现代化的标准来看,中国目前的物流现代化程度还是非常低的,所以面向未来,中国的物流业的发展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到2030年,我想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物流战略合作伙伴和领跑者。一方面形成国际国内统筹、覆盖全球的强大物流网络,服务全球各国消费者。另外将有若干的世界级的跨国物流企业集团和大批专业化的物流集体。会有一到两家世界级的航空货运机场集团和航空物流企业集团,将成为世界级的枢纽平台。

       2050年之后,中国物流业是一个什么前景,我认为就是一个“无”字。这个无就是说物流能力、物流服务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备、无所不涵、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至、无时不刻,到那个时候大家可以享用的物流服务是非常的贴心和令人满意,可操作期待的。这样一个物流业的目标怎么实现,一是政府要全心全意爱我们的人民,制定更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第二是行业要全心全意爱客户,为行业做出超出希望的服务和产品。第三是员工要全心全意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止于治善,只有这样,我们的目标才能实现。

        战略、目标、路径如果明确,就需要环境,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有更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来推动。我特别欣赏老子《道德经》有这样一句话,叫“天之道,利而不害”。我认为他的意思就是政府要去推动、帮助、促进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去妨碍阻碍企业的发展,他是去鼓励、激励创造创新创业,而不是抑制创造创新。中山先生也说过,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我想也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我的发言,物流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不要忘记我们的产业使命,就是12个字,“造福于民,强大国家,繁荣世界”。

 

谢谢大家!

    分享到